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

民國95年與96年十大死因對照表

以下除了意外事故外,自殺有一半因數跟憂鬱症有關!
其於八大死因,其人數皆有不斷攀升之勢!




而這八大死因皆跟健康養身有最絕對直接的關係






國人壽命續增 死因之首仍為惡性腫瘤

  根據衛生署統計,民國96年國人平均壽命續增,男性為75歲,女性達到82歲。十大死因之首仍為惡性腫瘤,死亡人數首度突破4萬人次,而除了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相互易位,分居第二及第三以外,其他死因的排名均與95年相同。
民國96年十大死因中,僅事故傷害和自殺死亡人數下降,其他八大死因人數皆攀升,連續26年高居十大死因之首的惡性腫瘤,首度突破4萬人次,其中因肝癌、肺癌死亡的人數最多。
不過,近年來癌症死亡率呈現女降男升的趨勢,專家表示,乳癌及子宮頸癌篩檢宣導的成效良好,年輕女性就診人數增加,大幅提升了存活率;而男性常見的口腔癌卻相對未受重視,目前國民健康局有意將口腔黏膜篩檢列入勞工健康檢查的項目,期能降低男性罹癌的死亡率。另外,加強癌症預防也應列入重要的施政項目,如施打B型肝炎疫苗可降低罹患肝硬化及肝癌的機率,應多加倡導。
事故傷害及自殺死亡人數大幅下降逾10%

  衛生署公布的96年國人十大死因中,僅事故傷害及自殺死亡人數減少,其中自殺死亡的人數為10年來首度出現下降,且與95年相比減少473人,降幅逾10%,足見政府及民間不遺餘力的推動自殺防治已見效果。
  居十大死因第五名的事故傷害比95年少了881人,降幅亦逾10%,為20年來的最低點,在這方面,政府加強取締酒駕及超速功不可沒,且直接反映在青少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上。
中壯年罹病風險不亞於老年人

  根據統計,中壯年人口罹患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病、心肌梗塞的風險不亞於老年人,日前準內政部長廖風德在登山時心肌梗塞猝死,引起各界的關注;而專家也表示,腰圍粗細和罹患糖尿病、心臟病密切相關,衛生署建議將腰圍列入必要的健檢項目,降低肥胖及代謝症候群所造成的健康危害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